作者 |
陳力衛
摘要 |
「帝國」一詞雖然早就用於中文古典,但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卻在日本首先用於對譯荷蘭語“Keizerdom”,然後又在麥都思出版的《英和‧和英語彙》(1830)裡用來對譯英文“Empire”,遂被英和辭典所繼承。而十九世紀英華字典裡卻沒有這一對譯。「帝國主義」這一組合亦首先出現在1898 年的日文文脈中,隨後,梁啟超在橫濱創辦的《清議報》(1898-1901)馬上將之加以翻譯介紹,其本人亦對此展開綜述並抱有一定的幻想。但隨著「帝國主義」擴張本質的顯露,批判也隨之展開,革命派的章炳麟聯合弱小民族的代表猛烈抨擊之。而列寧的《帝國主義論》最終則將之定位於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並揭露出其侵略的本質。可以說此一概念的形成和傳播構成了二十世紀前半期的最大的時代特徵。
關鍵詞 |
帝國、梁啟超、《清議報》、章炳麟、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