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毓晴
摘要 |
在以往的「漢奸」研究中,往往偏重於「漢」想像共同體的建立,但本文欲藉由「奸」符號的軍事、政治等人力資源運用的策略與修辭手腕,討論「漢奸」符號如何與國族認同發生關連。因此,本文以下列三方面討論這個議題:首先,「漢奸」是在哪些歷史情境下出現?在政治以及軍事的歷史脈絡裡如何發展,或者有無相關的詞彙可以對照、對話。其次,是中國面對戰爭時,漢奸的內容、應用,為何以及如何產生內向式的思考,將罪責都指向漢奸?第三,不同權力集團或意識形態,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脈絡中產生判斷「漢奸」的標準?其意義為何?這些現象又和國族認同有什麼關係?在戰爭時刻,以敵我關係的軍事或政治手法來作為道德和不道德的區分,是以修辭手段而非以行動劃分,人力資源運用得當就擁有話語權,而這樣的人力也成為攻擊敵方陣營的武器,並促成民族向心力。所以,「漢奸」不只是關於「漢」民族的想像與認同,也是政治和軍事策略的運用,將人作為資源、武器策略的演變。隨著華夷與文明觀的滑動,不同的認同會導致不同的漢奸認定的依歸。是以,在不同的學科分科下,要討論「漢奸」的國族認同問題,在人力運用與族群的劃歸判定的策略上,將也是個待於解決的面向。如何在戰爭下看見策略、人力的運用,將其還原看到原本歷史中的運用方式,將是解讀「漢奸」議題中,由「漢」奸至漢「奸」另一種思考面向。
關鍵詞 |
漢奸、國族認同、人力資源、修辭策略、自我東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