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彭卿
摘要 |
1880年前後,「美術」一詞從日本傳入中國。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使西學「美術」和傳統「藝術」觀念初步對接。二十世紀初,「立憲」和「共和」漸成時代主流觀念後,對憲政的追求使「公德」建設成為這一時期的特點。知識菁英們從「新民」理想出發,「美術」追求著獨立、真理和公德。而「美術」思想在普世過程中,於工商實業、教育、傳媒各個公共領域中發揮著它的社會作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美術」獲得了更多的美學含義,走向了大眾化。在革命一元論的語境下,代表著科學主義和自由主義的「藝術」美學取代了代表著「立憲」的「美術」公德。最終,唯物論式的審美,在馬列主義革命追求中迎來高潮。而代表著自由主義的「藝術」在革命語境下並未消逝殆盡,它成為知識分子心靈層面的隱形寄託。
關鍵詞 |
美術、藝術、立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