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碩文
摘要 |
三〇年代,曾樸(1871-1935)與兒子曾虛白(1895-1994)於上海法租界開設真美善書店,翻譯、出版異國唯美文學,其志之一在於以之「平凡化」當時文壇所侈談之「肉感」,傳遞新的美學價值。然究竟何為「肉感」?若我們查找當時報刊,則會發現「肉感」一詞在二十年代已大量出現,其意涵儘管相當複雜,但已大致與現今詞典中指涉的「女性肉體給予異性的刺激、誘惑」接近,且多與視覺圖像聯繫。儘管「肉感」一詞的意涵豐富,且多與視覺藝術相關,然若睽諸當時的文學作品可以發現,其時各派作家亦紛紛在作品中演繹「肉感」,不論是書寫靜女士與情人強猛沈溺於「肉」的享樂之《幻滅》,或者描述女子「到純肉感的社會裡去」做電影演員的《夢珂》,或是為新感覺派作家郭建英(1907-1979)歌頌的「肉感」現代女性。本文旨在前人及筆者以往的研究基礎上,借鑑關鍵詞、感官文化史的研究視角,歷時與共時性地考察「肉感」一詞的來龍去脈以及上述的創作實踐,以探查「肉感」的文學、文化意涵,以回應中國現代文學現代性等複雜議題。通過分析現代中國小說家如何在作品中使用「肉感」一詞,本文一方面考察現代中國人如何在特定的社會與文化脈絡認知與描繪身體;另一方面更要探索現代中國人觀念轉換與認識結構的變化。
關鍵詞 |
肉感、現代性、上海三十年代、視覺、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