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曉虹、孫濤、項蓉敏
摘要 |
通過開埠以後上海靜安區的形成,在具體剖析該區域城市化過程後,本研究發現基於近代中國特定的政治環境和上海城市土地經濟邏輯,因著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在1920-1930 年代華人中產階級興起後,房地產業藉著消費晚清以來已形成的遠郊高檔住宅區的空間意象,迎合新興的中產階級力求透過空間消費行為來明確自身尚未被辨識出的階層特性與身分認同的意願與行動,以租界西區為主體的今靜安區的城市空間不斷生產。與此同時,該區域的主體文化意象也發生了由中產階級住宅區向高檔娛樂休閒區和商業中心的變遷。這種主體文化意象在抗戰後靜安區區域重組過程中,同樣覆蓋到原本不屬於租界的華界區域部分,並對這一時期靜安區的區域整合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
城市空間、空間生產、空間消費、文化意象、靜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