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清地ゆき子著,姚紅譯
摘要 |
在現代中文,近代譯語「戀愛」意為「男女相互愛慕」。本文將從詞源研究的角度出發,考察該詞得以普及的過程。「戀愛」一詞出現於中文的古典文學中,但其詞義與現代中文有所不同。該詞作為譯語被收錄於十九世紀中期的英華字典,其意義範圍亦比現代語更為廣泛,而且並沒有專指男女之情。而日文「戀愛」一詞於1870 年代作為近代譯詞,借用自中文「戀愛」。明治時期翻譯的西方文學當中,該詞專指男女之情,其中包含了有別於肉體的「高尚的精神性」之意義。與中文的原義相比,意義範圍有所縮小,包含「高尚的精神性」的日文近代譯詞「戀愛」一詞,並於1880 年代末至1890 年代得以流行、普及。但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中國人自日本創刊的報紙及雜誌《清議報》、《新小說》、《浙江潮》等使用了意義範圍縮小的「戀愛」一詞。而周作人和胡適等人於1910 年代末的《新青年》上發表關於「戀愛自由」和「貞操問題」的議論當中,也可以發現:「戀愛」一詞於中國也被賦予了「高尚的精神性」之涵意。由此可以推測:在中日語言接觸的影響下,現代中文「戀愛」一詞得以普及。
關鍵詞 |
近代譯詞、戀愛、意義縮小、高尚的精神性、反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