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璿璋
摘要 |
綜觀雍正相關野史發展,最早出現在文字獄鬆動的晚清;此時雍正多以劍俠的形象面世,相關野史如血滴子、呂四娘、不得善終等敘事也因應叢生,為形塑雍正集體記憶最初、也最重要的時期。晚清對於雍正皇帝的想像大多相悖於《大義覺迷錄》所宣稱的「正統性」,反以俠義小說的模式暗諷雍正得位之不正。本文試圖跳脫歷史學的考證框架,以集體記憶與文學生產的角度重新詮釋、定位歷史疑案─「雍正奪嫡」,觀察該事件於清末民初的通俗文學場域之中,如何駁反《大義覺迷錄》中宣揚的帝王正統形象,並以身體符號體現滿漢衝突與華夷之辨。本文首先觀察晚清野史如何繼承、改造、顛覆《大義覺迷錄》以來所建構的王位正統與史書正統,並寄寓華夷之辨的教化性。其次,從民國時期日益蓬勃的武俠小說場域中,也試圖從其中觀察雍正敘事從「大義」到「俠義」的線索,討論文書史料上的「大義」之爭,如何被轉化為俠與俠間的爭鬥,而呂四娘的出現,更以「四娘」殺「四子」的隱喻來尋求文化種族的正義。第三,以雍正遭到砍頭的敘事為主,分析作為清代國體象徵的頭顱如何在民國文人的想像中,以象徵明朝的軀體─呂四娘對清朝進行閹割,構成了小說當中的身體政治學。最後,薙髮、雍正、曾靜案等作為歷史事實,在清末民初的語境裡,為各階層知識分子共享的歷史資源;本文亦試圖指出通俗歷史小說與大眾記憶如何挪用歷史資源,並形成遊戲性與嚴肅性兼具的另一種國故論述。
關鍵詞 |
正統、雍正、俠義、野史、歷史小說、呂四娘、集體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