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觀念史集刊》第二十期專題徵稿

「情」之概念系譜在晚清民初的召喚及跨域接受

 

     關於近現代思想研究,過去學人或以挑戰/回應、救亡/啟蒙等二元框架來處理,連帶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以降的「科學理性」及相關思維,也在此二元框架之中,成為學界研究之主流。然而近年來張灝接櫫「五四思想的兩歧性」,指出五四精神和中國傳統、西方思想的複雜糾結關係。彭小妍透過「唯情與理性的辯證」,展現科玄論戰中「人生觀派」發動的唯情論及情感啟蒙論述。若再加上王德威、陳國球、陳建華等學者,對於「抒情之現代性」及其相關論述與中國文學之鉤合,不僅將20世紀初「抒情傳統」觀念在兩岸三地及海 外,特別是北美等地的系譜關係加以接榫探討,而在處理晚清民初新、舊文學之爭外,也正視傳統學者或文人在保存國粹的前提下所形塑的某種現代性主體,同時展示了「抒情傳統」在調動、形塑民族的「情感結構」之潛力與極限。因此,在「情」的系譜召喚及跨域接受中,革命與浪漫、國粹與西化的結合,讓「南社」、「同光體」等詩派,或是左翼文人的舊體詩寫作,都在重寫近現代文學史或學術史的脈絡下,有了新的論述拓展之可能。

         通過上述學者近年來所揭示的「情」之相關概念群組,在思想與文學領域的發酵作用來說,都讓我們看到科學/玄學;禮/情;理性/浪漫……從來都不是二分的概念,也許在民初知識界的文藝、思想、文化論戰中,不同個人或社群為了強化自身之論述,為了明確分判彼此信奉之某種價值信念,或是主義、意識形態之差距,相關概念言說往往會被激進化及對峙起來。然而,晚清民初的「唯情」及「情動」論述,既接受西方浪漫主義及現代性精神,同時也可以將柏格森(Henri Bergson)談的「直覺」、「時間的連綿性」等議題納入。此外,「情」的召喚及其整體、連續性、流動的相關概念,也可與中國傳統思維中的「生生」、「萬物一體」、「情景交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進行對話,甚至在所謂「心本論、理本論、氣本論」等思想外,另闢「情本論」之視域。換言之,晚清民初學者、文人對於 「情」之概念闡發  ,其「跨域」不僅是地域的中西,也是文學、史學、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知識的越界與對話。本次專題徵稿:「『情』之概念系譜在晚清民初的召喚及跨域接受」,希望能在相關概念、議題研究中,敬邀學界方家惠賜鴻文進行論述、反思,截稿時間為2022年3月1日。

相關聯繫和投稿請至信箱: j.hiea.100@gmail.com 

《東亞觀念史集刊》第20期專題徵稿

徵稿公告 【徵】第二十期專題稿:「情」之概念系譜在晚清民初的召喚及跨域接受